新闻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与消费升级趋势深化,50+熟龄人群护肤需求日益凸显,成为大健康领域又一重要赛道。2025年8月,黛安蒂品牌完成全面战略升级,通过诺奖级科研合作、行业标准共建与权威市场认证,构建起“科研—权威—市场”三位一体的抗衰体系,致力于为50+消费者提供安全、高效、精准的护肤解决方案,展现出行业先锋的技术底蕴与市场担当。
当前,中国护肤品行业正由泛功效时代迈向精准高效时代,而在50+熟龄肌抗衰领域,供需之间的落差十分显著。尚普咨询2025年研究报告指出,50岁以上人群胶原蛋白流失速度是年轻肌的2.3倍,这一状况导致皮肤松弛、皱纹加深,皮肤屏障厚度变薄,使肌肤更易受到外界刺激,进而出现敏感、干燥等问题。同时,细胞代谢效率降低,影响了肌肤的自我修复和更新能力,因此这一群体更加注重护肤产品的功效性和安全性,对成分的吸收性与修护力也提出了极高要求。
然而,市场上大多数产品仍停留在“抗初老”层面,或依赖高刺激成分,难以满足熟龄肌的真实需求。面对这一产业痛点,黛安蒂以科研为引擎,实现品牌战略全面升级,夯实其在银发经济赛道中的引领地位。
技术破局:诺奖机制赋能,构建仿生输送系统
2025年8月1日,黛安蒂与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教授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聘请其担任品牌荣誉首席科学家。双方聚焦“细胞囊泡运输机制在护肤领域的转化应用”,开展联合研发工作。谢克曼教授因其在“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诺奖,该机制为解决熟龄肌肤活性成分吸收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基于上述机制,黛安蒂研发团队成功构建“仿生囊泡运输系统”:以植物外泌体作为递送载体,结合自主研发的专利成分“萃龄肽”实现活性成分的精准投递。实验数据表明,经800μg/ml萃龄肽处理的UVA损伤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升179.6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提升197.17%,抗氧化能力大幅增强;在500μg/ml浓度下,该成分对5α-还原酶抑制率高达52.18%,可有效改善因皮脂失衡导致的肌肤粗糙问题。
标准共建:参与白皮书编撰,获授国家级理事单位
作为50+熟龄肌护肤品类的开创者,黛安蒂始终以开放姿态推动行业进步。在2025年8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抗衰老化妆品学术论坛上,黛安蒂获授“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单位”,并深度参与三项行业白皮书的编撰工作:不仅担任《2025年中国抗衰老化妆品白皮书》和《植物外泌体抗衰老技术白皮书》的编委,还作为发起单位重点参与了《中国50+抗衰护肤产业报告白皮书》的编制启动仪式,从消费洞察、产品开发与行业标准等多维度系统推动该报告的撰写。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单位的身份,不仅是对黛安蒂科研实力与产业贡献的高度认可,也为其在未来抗衰老标准制定与政策建议中发挥更核心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市场认证:“品类开创者”与“销量第一”双项加冕
黛安蒂在科研与标准层面的扎实工作,迅速转化为市场认可。2025年8月,经尚普咨询集团多维度调研与数据校验,黛安蒂荣获“50+熟龄肌护肤品类开创者”与“50+熟龄肌护肤品全网销量第一”双项认证。
认证报告显示,黛安蒂相关产品于2021年10月上市,属行业首发。2024年全年,其50+护肤品全网销量达954吨,稳居同类目第一。其产品在成分创新与技术应用等方面具备差异化优势,较好响应了50+人群的护肤需求。
科研驱动产业,为中国银发经济注入新动能
黛安蒂的战略升级路径清晰折射出中国护肤品行业正在发生的根本性转变。在人口结构转型与消费升级双轮驱动下,银发护肤市场正不断进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从概念走向实证、从营销驱动转向科研驱动。
通过与诺贝尔奖得主的深度合作,黛安蒂实现了从应用开发向基础研究的逆向延伸,建立起从细胞机制研究到产品功效验证的完整研发闭环。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强化了品牌的技术壁垒,也为行业提供了将前沿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市场产品的范本。
聚焦创新与标准,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中国50岁以上人口突破4亿,银发经济正成为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黛安蒂以科研创新为根基、以年龄细分为主线、以行业标准为支撑的战略布局,不仅为企业抢占发展先机,也为整个美妆产业转型提升提示了新路径。
未来,中国护肤品行业将进一步迈向科技化、专业化和标准化。黛安蒂的实践表明,只有将基础研究、应用创新与标准建设深度融合,才能在全球美妆竞争中获得话语权,真正推动中国从“化妆品消费大国”迈向“化妆品创新强国”。
在科技创新与人口结构变迁的宏大背景下,黛安蒂等坚守长期主义、专注科研创新的中国品牌,正通过扎实行动为银发经济注入新动能,为全球抗衰老领域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